好一点小编带来了什么是碘钟反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一起来看看吧!
什么是碘钟反应
碘钟反应是一种化学振荡反应,其体现了化学动力学的原理。它于1886年被瑞士化学家HansHeinrichLandolt发现。
在碘钟反应中,两种或三种无色的液体被混合在一起,并在几秒钟后变成淀蓝色。碘酸根被亚硫酸氢根还原是一个很吸引人的反应,常常被用来作为说明反应速率的实验典范。如事先同时加入少量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和淀粉指示剂,则产生的碘便很快被还原为碘离子:直到S2O
3.2-消耗完,游离碘遇上淀粉即显示蓝色。从反应开始到蓝色出现所经历的时间,即可作为反应初速的计量。由于这一反应能自身显示反应进程,故常称为“碘钟”反应。
碘钟反应原理以及反应方程式
碘钟反应Iodineclockreaction是一种化学振荡反应,其体现了化学动力学的原理。它于1886年被瑞士化学家HansHeinrichLandolt发现。
在碘钟反应中,两种或三种无色的液体被混合在一起,并在几秒钟后变成淀蓝色。碘钟反应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实现。过氧化氢型碘钟:向硫酸酸化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碘酸钾、硫代硫酸钠和淀粉的混合溶液。此时在体系中存在两个主要反应,化学方程式为:H2O2aq+3I?aq+2H+→I3+2H2OI3aq+2S2O32?aq→3I-aq+S4O62?aq。
碘钟反应不变蓝怎么办
郭敦荣回答:碘钟反应:过硫酸根与碘离子的反应式如下:S2O8²-+2I-→2SO4²-+I2,如事先同时加入少量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和淀粉指示剂,则上式产生的碘便很快被还原为碘离子:2S2O3²-+I2→2I+ S4O6²-,直到2S2O3²-消耗完,游离碘遇上淀粉即显示蓝色碘化淀粉。从反应开始到蓝色出现所经历的时间,即可作为反应初速的计量。
由于这一反应能自身显示反应进程,故常称为“碘钟”反应。从上述碘钟反应的原理,可查看碘钟反应不变蓝的原因的可能性是:
1.没加淀粉指示剂;
2.S2O8²-的量不够,未能析出游离碘;
3.其它原因。真对产生不变蓝的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1.没加淀粉指示剂时,加淀粉指示剂;
2.S2O8²-的量不够时,补加过硫酸钾或过硫酸钠、过硫酸铵;
3.其它因原因而采取其它相应措施。
碘钟反应原理是什么,方程式是什么
碘酸盐型碘钟:向用硫酸酸化的碘酸盐中加入亚硫酸氢钠以及少量淀粉溶液,此时体系中出现如下反应:IO3− aq + 3HSO3− aq → I aq + 3HSO4−aq然后过量的碘酸根离子与碘离子发生归中反应:IO3 aq + 5I aq + 6H aq → 3I2 + 3H2O l接着亚硫酸氢钠将生成的碘还原:I2 aq + HSO3 aq + H2O l → 2I aq + HSO4aq + 2H aq过硫酸盐型碘钟:通过过硫酸钾、过硫酸钠或过硫酸铵将碘离子氧化成碘单质。加入硫代硫酸钠可以将碘单质还原回碘离子。
化学方程式如下:2Iaq + S2O82−aq → I2 aq+ 2SO42−aqI2 aq + 2S2O3aq → 2Iaq + S4O6aq氯酸盐型碘钟将卢戈氏碘液、氯酸钠和高氯酸混合,化学方程式如下:I3 → I + I2[1]ClO3− + I + 2H → HIO +HClO2ClO3 + HIO + H → HIO2 + HClO2ClO3 + HIO2 → IO3 + HClO2【碘钟反应Iodine clock reaction是一种化学振荡反应,其体现了化学动力学的原理。它于1886年被瑞士化学家Hans Heinrich Landolt发现。在碘钟反应中,两种或三种无色的液体被混合在一起,并在几秒钟后变成淀蓝色。碘钟反应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实现。过氧化氢型碘钟:向硫酸酸化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碘酸钾、硫代硫酸钠和淀粉的混合溶液。
化学实验中的“时钟反应”指的是什么反应?
时钟反应,在一定温度下,将一定浓度的试剂混合,在某一确定的时间,突然观测到产物出现一般用指示剂指示产物的生成。这一类型的反应称为时钟效应。
指示产物出现的现象要经过一定的时间,而时间可以通过改变反应物的浓度或其他条件加以调节,很象是一座反应钟。化学振荡是一种周期性的化学现象。早在17世纪,波义耳就观察到磷放置在一瓶口松松塞住的烧瓶中时,会发生周期性的闪亮现象。1921年,勃雷W.C.Bray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H2O2与KIO3 在硫酸稀溶液中反应时,释放出O2的速率以及I2的浓度会随时间周期变化。直到1959年,贝洛索夫首先观察到并随后为恰鲍廷斯基深入研究,丙二酸在溶有硫酸铈的酸性溶液中被溴酸钾氧化的反应,随后人们发现了一大批可呈现化学振荡现象的含溴酸盐的反应系统。
时钟反应的机理主要有两类:一:时钟行为是因为产物的反馈。二:时钟行为是由于通往产物的途径因竞争而受阻。“时钟反应”就是一种自催化反应,如碘酸盐与亚硫酸氢盐又称碘钟反应的反应,产物I-又是反应物,因而在经历一定诱导期后,反应速率急速增加。
所谓时钟反应即化学震荡反应是指反应体系中的某一组分的浓度随时间作周期性的变化的情况。为何要符合前面所提的条件呢?原因在于把各种物质的浓度写成随时间变化的微分方程即化学反应动力学方程时,在解这个微分方程时,由于条件a<n的存在使得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的函数程周期变化。
碘钟反应最终结束生成什么。
过氧化氢型碘钟向硫酸酸化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碘酸钾、硫代硫酸钠和淀粉的混合溶液。此时在体系中存在两个主要反应,化学方程式为:H2O2+3I−+2H+→ I3−+2H2OI3−+2S2O32− → 3I−aq+S4O62−aq1,除了H2O2消耗外,H+离子也在消耗的!2,锰离子是作为催化剂。
这个反应的主要原理是:首先过碘酸钾在锰离子催化下氧化过氧化氢,得到的碘与淀粉成蓝色。碘离子浓度高了之后,就会被过氧化氢氧化为碘酸钾,蓝色消失。丙二酸的作用是与碘单质反应生成碘代丙二酸放出碘离子,从而与碘单质反应生成I3-离子增大碘的溶解度。
碘钟反应的疑问?
过氧化氢型碘钟向硫酸酸化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碘酸钾、硫代硫酸钠和淀粉的混合溶液。此时在体系中存在两个主要反应,化学方程式为:H2O2+3I−+2H+→ I3−+2H2OI3−+2S2O32− → 3I−aq+S4O62−aq1,除了H2O2消耗外,H+离子也在消耗的!2,锰离子是作为催化剂。
这个反应的主要原理是:首先过碘酸钾在锰离子催化下氧化过氧化氢,得到的碘与淀粉成蓝色。碘离子浓度高了之后,就会被过氧化氢氧化为碘酸钾,蓝色消失。丙二酸的作用是与碘单质反应生成碘代丙二酸放出碘离子,从而与碘单质反应生成I3-离子增大碘的溶解度。
过氧化氢型碘钟反应原理
碘钟实验反应速率的测定是用所谓的“时钟”反应。这是利用一个快速反应 或一系列快速反应组合 ,以讯号 通常用颜色指示剂 来显示某一特别量之反应物 在此为 S2O32- 已消耗完毕。
此类反应与生命钟相似,故称为“碘钟实验”。 29%过氧化氢溶液、丙二酸、硫酸锰、可溶性淀粉、碘酸钾、1mol/L硫酸混合后,反应液由无色变为蓝紫色,几秒后褪为无色,接着又称琥珀色变逐渐加深,蓝紫色又反复出现,几秒后又消失,这样周而复始地呈周期性变化。这种振荡反应,又叫“碘钟反应”。振荡周期约为8秒,反复振荡能持续10多分钟。
以上就是好一点整理的什么是碘钟反应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好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