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点小编带来了物探与化探,哪个更好?,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一起来看看吧!
物探与化探,哪个更好?
物探:地球物理勘探,主要利用物理原理进行地质找矿,石油勘探,水文勘探,灾害评价等。目前医院运用的仪器都是物探仪器的简版。
如核磁共振成像,CT,B超,心电图等。物探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随着地表矿床的枯竭,在地质找矿等环节越来越重要。化探:地球化学勘探。上个世纪,随着中国谢学锦院士的理论建立,找到了一大批矿产。但是毕竟只是单一方法,发展前途越来越迷茫。
总之,各有所长,从长期发展角度看,物探前景更好,但是,学习更难。
物探与化探不是核心吗
是一般的核心期刊。《物探与化探》期刊是专门发表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勘探查论文的国内知名学术刊物,肩负着为各部门物化探工作者服务的史命。
《物探与化探》于1979年正式创刊,到现在有近30年的历史,原地质矿产部部长孙大光先生特为《物探与化探》提写刊名。《物探与化探》在著名地球物理学家、我国当代地球物理事业的奠基人与开拓者顾功叙先生于1957年主持创办并亲任主编的《地球物理勘探》
1.966年停刊的办刊宗旨的基础上,提出了“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促进物探化探科技进步、交流与推广;侧重应用,服务基层;学术性与技术性相结合,生产、科研和教学兼顾”的办刊方针。《物探与化探》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双月刊,读者是国土资源、环境监查、冶金、石油化工、水利、电力、建设、建材、铁道、煤炭、核工业等行业, 以及各大专院校从事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及相关专业的生产、科研、教学人员和大专院校学生。本刊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既有理论研究又有实际应用,可满足生产单位、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科技人员及物化探工作者的需要;既是理论与方法研究的参考资料,也对在生产第一线的实际工作提供帮助。本刊现在的发行量1700多份,遍及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本刊是“中国期刊方阵”的“双效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的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入编期刊,并被美国的《化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美国《地质光盘数据库》收录。
实验三十四 遥感、物探和化探综合信息制图
一.实验目的对卫星遥感影像数据与物探、化探异常信息叠加,制作成以遥感图像为背景的物探与化探综合地学信息图,以供遥感、物化探综合信息找矿勘查之用。
二.实验内容
1.预备知识的学习;
2.图像投影变换;
3.图像几何校正;
4.遥感影像与物探和化探异常叠加;
5.综合信息制图。
三.实验要求预习遥感与多源地学信息综合图像处理的相关知识,明确遥感与多源地学信息综合的作用与意义。由于涉及多种不同来源图像资料利用,数据管理必须清晰。多来源数据的严格空间配准是本实验成功的关键,参加综合的数据必须满足这一条件。输出遥感与物探、化探多元数据融合图。编写实验报告。
四.技术条件
1.微型计算机;
2.遥感影像数据;
3.物探、化探矢量数据;
4.ENVI软件;
5.MapGIS软件ver.6.6以上和ACDSee软件ver.4.0以上。
五.实验步骤
1.预备知识遥感与多源地学信息综合图像处理是遥感信息地质找矿应用的高级形式。该方法通过将多源地学信息如矿产地质、物探异常和化探异常等信息叠加到遥感影像上,对遥感与多源地学信息集成显示反映,增加了发现和确定找矿目标的约束条件自由度,从而能够比单一只依靠一种信息找矿预测更有效,并能够更充分和有效地利用地质找矿信息资源。
由于该技术方法的这些巨大优点,自从其20世纪70年代末在加拿大等国开发使用以来,已经越来越多地在不同的地质找矿阶段中得到应用,受到地质工作者的重视。现在,该技术比较通用的名称是遥感综合地学信息找矿技术。顾名思义,遥感综合地学信息找矿的技术核心是综合处理。
综合处理内容很丰富,本次实验所作的图像信息叠加即Overlay处理只是一种最简单的多元信息显示综合处理。具体如何综合,要根据实际拥有资料情况和找矿需要制订具体的综合方案。然而,不管采用哪种方案,必须包括遥感影像数据。
遥感与地质、物探和化探数据的Overlay综合方案如:遥感+地质+物探+化探数据资料的综合、遥感+地质+物探资料的综合、遥感+地质+化探数据资料的综合、遥感+物探+化探数据资料的综合、遥感+物探数据资料的综合和遥感+化探数据资料的综合等。实现遥感地质信息与物探、化探多元信息综合的技术关键,在于遥感与多元地学信息的严格空间配准,即把参加Overlay综合显示的遥感地质信息、物探信息与化探数据,统一到同一个坐标的同一数字图像栅格网中。在ENVI中,通过图像投影变换、图像几何校正、输入物化探矢量文件和遥感影像图与物探和化探异常叠加四个操作环节来实现遥感综合地学信息的Overlay处理,即如下的步骤2~步骤5的技术操作步骤。
2.图像投影变换
1. ENVI中自定义坐标系。
由于我们使用的大部分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数据都是依据我国北京54坐标系或者西安80坐标系地形图来完成,而常用的图像处理软件的坐标系常为标准坐标系或自定义坐标系。因此,首先需要自定义坐标系,ENVI中的坐标定义文件存放在安装文件目录下的Pro agmrITTIDLIDL80productsenvi4.8map proj文件夹下,三个文件记录了坐标信息:ellipse.txt:椭球体参数文件;datum.txt:基准面参数文件;map_proj.txt:坐标系参数文件。在ENVI中自定义坐标系分三步:定义椭球体、基准面和定义坐标参数。第一步,添加椭球体。
椭球体描述语法为:椭球体名称,长半轴,短半轴。用记事本打开ellipse.ttx,将“Krasovsky,6378245.0,6356863.0”和“IAG -75, 6378140.0,6356755.3”加入ellipse.txt末端,这两个参数分别是北京54坐标系和西安80坐标系使用的椭球体参数。第二步,添加基准面。基准面描述语法为:基准面名称,椭球体名称,平移三参数。
用记事本打开datum.txt,将“D_Beijing-54,Krasovsky,-12,-113,-41”和“D_Xi’an-80,IAG-75,0,0,0”加入datum.txt末端。添加完椭球体和基准面后,需要关闭ENVI软件,待下一次ENVI软件被打开后,新添加的椭球体和基准面才会在ENVI软件中显示。第三步,定义坐标。
在ENVI主菜单中选择“Map>Customize Map Projection”,打开“Customize Map Projection Definition”对话框,如图34-1所示。图34-1 自定义坐标系在“Customize Map Projection Definition”对话框中,设置以下参数:Projection Name:填上投影坐标系名称,一般需要加入所在区域带号以示区别;Projection Type:选择投影类型,选择“Transverse Mercator”;Projection Datum:选择基准面类型,例如基准面D_Beijing54;False easting:东偏距离500000;False northing:0;Latitude中央纬度:0;Longitude中央经度:填写待处理影像中央经度,例如110;Scale factor:中央经线长度比,填写0.9996,精度与Gauss-Kruger等同。填写好以上参数后,选择“Projection>Add New Projection”,将投影添加到ENVI所用的投影列表中。
然后选择“File>Save Projections”,存储新的或者更改过的投影信息,完成自定义投影坐标。
2.图像投影转换。在ENVI主菜单中选择“Map>ConvertMap Projection”,选择需投影转换的影像,在“Convert Map Projection Parameters”对话框中图34-
2.,选择【Change Proj…】按钮,弹出“Projection Selection”对话框,选择上面步骤中已经完成的自定义投影系统,例如beijing54
18.。回到“ConvertMap Projection Parameters”对话框中图34-
2.,转换方法Method一般选择多项式Polynomial,多项式次数Polynomial Degree选择2次,选择合适的重采样方法进行重采样。
最后,选择影像输出路径及输出文件名,点击【OK】按钮,执行投影转换。图34-2 转换地图投影参数对话框
3.图像几何校正利用地面控制点和几何校正数学模型来校正非系统因素产生的误差,同时也将地图投影到平面上,具体操作步骤见实验十一和实验十二。
4.打开物探、化探矢量文件完成遥感影像投影变换和几何精校正后,打开化探和物探矢量数据,为下一步多元信息融合做准备,具体操作步骤为:
1.矢量文件转换。
通常用MapGIS软件做出的物探、化探矢量图都是以wl、wp及wt文件格式存在的,需要将上述格式转换成SHP格式,才能在ENVI中使用,文件转换可以利用MapGIS软件中“图像处理>文件转换”功能实现。打开MapGIS软件“图像处理>文件转换”,出现“无标题-W60 Conv”对话框,点击“文件—装入区”,选择物探、化探区文件装入,然后选择“输出一输出SHAPE文件”,选择保存路径及文件名,完成矢量文件转换。
2.打开矢量文件。在ENVI主菜单栏中,选择“File>Open Vector File”,选择上一步中转换的Shapeflie矢量文件,打开“import Vector Files Parameters”对话框图34-
3.,投影参数不变,选择存储路径及文件名,将SHP格式转换成ENVI特定的evf格式,打开的矢量文件将会自动出现在“Available Vectors List”可用矢量文件列表中图34-
4.。
5.遥感影像与物探和化探异常叠加打开遥感数据,并使之显示在“Display”窗口中,在遥感图像主窗口中选择“Overlay>Vector…”,由于在上一步中已经打开物探或化探矢量文件,因此直接在“Available Vectors List”对话框图34-
4.中选中所需打开的矢量文件,然后点击【Load Selected】按钮,这样,打开的矢量数据将会自动覆盖到遥感图像上。图34-3 输入矢量文件参数对话框图34-4 可用矢量列表对话框
6.遥感、物探、化探综合信息叠加制图可以根据需要使用主图像窗口Overlay功能,对综合图地图信息进行标注,详细操作见本书实验十三,完成遥感与物探、化探信息融合,保存综合信息图到自己的作业文件夹中。
六.实验报告
1.简述实验过程。
2.回答问题:
1.成功实现遥感、物探和化探综合地学信息Overlay制图的技术关键是什么?
2.有哪些遥感综合地学信息Overlay方案?
3.遥感综合地学信息图像处理技术对地质找矿有何优势?实验报告格式见附录一。
枝繁叶茂的“科技之树”
当你童年时,大人们会问:“你长大干什么呀?”你可能回答过:当科学家、工程师、解放军、艺术家……当你中学即将毕业时,家长会要问:“你选择什么专业?报哪类学校?”你可能考虑:理科、工科、文科,学习建筑、计算机、化工,中文,外文,历史、法律、经济……当你将要离开大学时,你听到的问话将是:“去哪个岗位?找什么职业呢?”你面临的选择更是五花八门,甚至是眼花缭乱!一句古老的话语回荡在耳边:“360行,行行都可干!360行,行行出状元!”以此形容行当之多,鼓励干哪一行都能干出成绩。但是你一定想了解一下、梳理一下,这些行当是怎么分类的呢?你对哪一种行当更合适?更喜欢?更有发展呢?探识地球地球母亲养育了人类,而人类培植出巨大的“科学树”。
这株“科学树”有三大枝杈:一支是自然科学、一支是技术科学、一支是社会科学。这正好对应上国家级的三座最高科学殿堂: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科学树”的每一个大枝杈,又基本上由六个分枝杈构成——就是人们熟知的自然科学分为:数、理、化、天、地、生即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学、生物;技术科学分为:材、机、电、建、医、农即原材料类、机械机器类、电子电工类、建筑类、医药类、农林牧渔相关产业类;社会科学分为:文、史、哲、经、法、社即文学艺术范畴、各种史学范畴、哲学思维学范畴、经济金融范畴、法学范畴、社会与行政学范畴。这三大枝杈18个分枝杈,构成了当代科学的总体框架,这是每年高考的报名指南和各大学各学科系与各专业分类介绍中,都可以明显反映出来的。其实,每个分枝又生长出许多细枝,确如孙悟空能“72变”一样,学科、专业、职业、岗位细化为36行、72行、108行、360行等。
发展到当今,由大科学家集体著书中提及的2800种细枝,就是2800个行当见江泽民题写书名的《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一书。这要比20世纪中叶著名英国科学家J·贝尔纳提出的科学是树状发展的图景更加枝繁叶茂了。物探与化探是我国首批应用电子计算机的专业科学发展大趋势:分而后合,合而后分,各分枝、细枝交叉综合已是必然规律,进而带动了科学不断地拓宽和深入。
其中物理学与地质学结合,便产生了一门新的交叉科学或边缘科学即地球物理学;化学与地质学结合,便产生了地球化学;物理学中的光学辐射电磁学与地质学结合,便出现了地质遥感学。而以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地质遥感学这三方面理论方法去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问题如探测矿产资源、寻找地下水、查明地质构造、监测环境污染等便归属于工程技术科学的范畴了。它们分别称为:“地球物理勘探”简称物探、“地球化学勘探”简称化探、“地质遥感”简称遥感。
我国颁布的国家技术标准中,已经把“物探”、“化探”、“遥感”确定为正式使用的专业名词术语了。目前,国家发布的物探、化探、遥感技术规章已经多达30余种。应用于国土资源、石油、煤炭、冶金、有色、水利、电力、建设、建材、地震、铁道、交通、化工、轻工、农林、黄金、海洋、环保、军工、院校、科研、工厂等20多个部门与行业。
物探、化探、遥感的技术服务领域不断拓宽,为经济建设做出越来越多的贡献。
环状单电极测井理论
张玉君本文推导了环状单电极在钻孔内偏心的电场分布的一般表达式,并推导了环状单电极在三层柱状介质中双层柱状界面以及层状一个水平界面和两个水平界面介质中的电场分布及接地电阻的表达式。电阻率测井方法广泛有效地应用在煤田、油田及金属矿上。
电阻率测井方法多电极或单电极的理论形成于三十年代,这些理论均以点源在钻孔中的电场分布为基础;由于电测井生产工作中所采用的电极并非点状,使得电测井定量解释受到相当影响,例如,在煤田,单电极电流测井虽可以很好地划分层位,但却不能定量解释岩层的电阻率。电测井工作中实际采用的电极更接近于环状,为了使电测井理论更切合实际,有必要研究环状电极的测井理论。文献[1]中计算了环状单电极在钻孔中的电场及接地电阻,但这一计算没有考虑电极偏心、渗透层及岩层界面的影响。本文作者曾于1957年及1963年推导了环状单电极在钻孔内偏心的电场分布的一般表达式、环状单电极在双层柱状界面条件下有渗透层存在的电场分布及接地电阻的表达式、环状单电极在一个和两个水平界面条件下的电场分布以及接地电阻的表达式等四个题目,其中对于一个水平界面条件还做出了数字结果。这些推导和计算结果现仍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故重新进行了整理。
本文系统化r环状单电极测井理论,也可做为环状多电极测井理论的基础;如通过电算制成量板,将可用于电测井的定量解释;文中所讨论的环状单电极位函数的计算结果及方法,将有助于电阻率测井方法理论的发展。
一.环状单电极在钻孔内电场分布的一般表达式设有环状单电极置于半径为a的钻孔内,电极成水平状态,电极中心至钻孔轴的距离为l,介质的电导率为σ1及σ2,供电电流为J,电极截面之直径为2c,电极截面中心至电极中心之距离为b,见图1。求电场分布的表达式。
当 小时,电场计算中,可以用一个通过环状电极中心的圆圈电极代替环状电极[1]。解题时采用柱座标r,θ,z,座标原点置于电极所在平面与钻孔轴的交点上。所求之位函数u1及u2将是拉普拉斯方程
1.的积分。
张玉君地质勘查新方法研究论文集在介质1中 U1可以写为U1=U0+U1
2.式
2.中:UO——环状单电极在均匀介质中的位函数;U1——界面的作用。所求之位函数在界面上应满足下述条件:张玉君地质勘查新方法研究论文集在无限远处:张玉君地质勘查新方法研究论文集由于对称性的关系,有以下条件:张玉君地质勘查新方法研究论文集解题时将采用邦达列夫В.И.Бондарев在解圆盘形单电极测井问题时所利用的积分变换法[2],首先求出U.及U2经积分变换后的表达式,积分变换按
8.、
9.两式进行:张玉君地质勘查新方法研究论文集 位函数的拉普拉斯方程为:张玉君地质勘查新方法研究论文集方程
10.的全程分为[[3]]张玉君地质勘查新方法研究论文集式中 Inλг及Knλr——虚宗量贝塞尔函数; 同样包含两部分:图1由于考虑到 在钻孔轴上应为有限值,而 在无限远处必须满足式
5.的条件,则 可写为张玉君地质勘查新方法研究论文集现在需要求出U0及 的表达式。将圆圈电极上之部分圆弧bdφ视为点电源,其位函数表达为[3]张玉君地质勘查新方法研究论文集式中张玉君地质勘查新方法研究论文集J0——贝塞尔函数。
将J´之值代入上式,并对φ积分,求出张玉君地质勘查新方法研究论文集根据文献[4]J0tq可写为张玉君地质勘查新方法研究论文集故张玉君地质勘查新方法研究论文集于是
13.式即变为按
8.式对U0进行变换:张玉君地质勘查新方法研究论文集张玉君地质勘查新方法研究论文集再按
9.式变换,得出张玉君地质勘查新方法研究论文集根据文献[4]K0λρ可写为张玉君地质勘查新方法研究论文集 之边界条件为张玉君地质勘查新方法研究论文集将
17.、
12.式中 之值代入
18.式,于是解出张玉君地质勘查新方法研究论文集式中位函数 及U2应按下式求出张玉君地质勘查新方法研究论文集张玉君地质勘查新方法研究论文集将
19.式中A。之值代入
12.式,然后利用
20.式求出位函数 及U2;再把 之值及
15.式中U0之值代入
2.式,最后得出环状单电极在钻孔内电场分布的一般表达式:张玉君地质勘查新方法研究论文集当电极位于钻孔中心时,即l=0,可得出张玉君地质勘查新方法研究论文集
2.
3.式与文献[1]中奥夫秦尼可夫И.К.Овчинников所得结果是一致的。文献[[1]中推导了在这种条件下接地电阻的表达式,并进行了数字计算。
利用
2.
1.、
2.
2.式可以评价电极偏心的影响。这两个公式十分复杂,数字计算有待于电子计算机的帮助。
二.环状单电极在两层柱状界面条件下之电场分布及接地电阻的表达式如果在上题中,泥浆介质
1.与岩石介质
3.之间存在一层渗透层介质
2.,其外径为d,电导率为σ2,见图
2.,则可得出图2张玉君地质勘查新方法研究论文集利用位函数在两个界面上的四个边界条件,可以求出上式中的四个常数系数 及 由于我们主要是想找出 U1的表达式,故仅将 写在下面:张玉君地质勘查新方法研究论文集式中张玉君地质勘查新方法研究论文集利用
20.式求出位函数U1张玉君地质勘查新方法研究论文集张玉君地质勘查新方法研究论文集
2.
6.式即为环状单电极在两层柱状界面条件下在钻孔内的电场分布;显然,当P23=0或d→∞时,
2.
6.式将变成
2.
3.式。当l=0时,即当电极中心与钻孔轴相重合时,
2.
6.式成为下述形式:张玉君地质勘查新方法研究论文集式中张玉君地质勘查新方法研究论文集如果近似地认为通过圆z=0,r=b+c的等位面与环状电极表面相重合,即将环状电极视为某穿过其截面中心的圆圈电极电场中的一个等位面,那么利用
2.
7.式可以求出在两层界面条件下电极位于钻孔中心时,环状单电极的接地电阻为张玉君地质勘查新方法研究论文集
2.
8.式中,如果令P23=0,或d→∞,则可得出文献[1]中之结果。
利用
2.
8.式可以评价渗透层对环状单电极测井的影响,运用电子计算机得出数字结果后,即可作出在两层柱状界面条件下环状单电极测井定量解释的量板。
三.环状单电极在一个水平界面条件下的电场分布及接地电阻的表达式为了阐明岩层对环状单电极测井的影响,首先让我们讨论在一个水平界面条件下的情况见图
3.。平面SS为两介质σ1及σ
2.的水平界面,求环状电极的电场分布及接地电阻。图3解题时仍将采取文献[1]中的做法,即以半径为b的圆圈形假想电极代替环状电极,求出电场分布的表达式;在求接地电阻时,近似地将环状电极的表面看成为通过电极外圆z=0,r=b+c的一个等位面。
解题时仍利用柱座标系r,θ,z。部分圆弧bdθ视为点源,其位函数为[3]张玉君地质勘查新方法研究论文集张玉君地质勘查新方法研究论文集式中张玉君地质勘查新方法研究论文集将J′之值代入
2.
9.及
3.0两式,对θ积分后得出位函数的表达式:张玉君地质勘查新方法研究论文集式中 Fδ,k——第一类椭圆积分;张玉君地质勘查新方法研究论文集令
3.
1.式中z=0,r=b+c,求出环状电极在一层水平界面条件下接地电阻的表达式张玉君地质勘查新方法研究论文集式中张玉君地质勘查新方法研究论文集如果以a=b+c表示长度单位,b取0.9a,c取0.1a,那么在这种条件下,接地电阻R可写为张玉君地质勘查新方法研究论文集式中张玉君地质勘查新方法研究论文集若令
3.
4.式中之d→∞,则得出上述环状电极在均匀介质中之接地电阻:张玉君地质勘查新方法研究论文集此结果与И.К.奥夫秦尼可夫所得结果是一致的[1]。对环状电极穿过界面时接地电阻的变化按照
3.
4.式进行了数字计算。
计算时d取0、0.
2.0.
5.0.
7.1.0、1.
5.
10.2.
5.
3.
4.
5.
6.
7.
10.1
5.∞等值;k12分别取±0.
4.±0.
6.±0.
8.±0.
9.+0.9
5.±0.9
8.+1等14个数值。计算时利用了数学和天文表[6];计算中R以 为单位,或2π2aσ1。现仅将k12=±0.8时所得之结果示于图4。
图4利用这些计算结果可以评价边界影响。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如果岩层厚度≥7a时,在任意电阻率差异条件下,边界影响均小于10%,即离开边界3.5a距离时,边界影响均小于10%,那么当利用环状单电极测定真电阻率时,如果测量准确度以10%论,厚度大于环状电极最大直径的3.5倍以上时,均可视为厚层,这说明在划分薄层方面环状电极有其优越性。计算结果同样表明,岩层的界面在单电极测井曲线上表现为曲线的拐点。
四.环状单电极在两个水平界面条件下的电场分布及接地电阻的表达式利用点电源在两个水平界面条件下位函数的公式[7],通过与上节中同样的计算方法,得出环状单电极的位函数,表示于
3.5—3
7.式中,这里仅写出了电极所处之介质中的位函数:
1.当电极位于第一个介质中时图
5.:我们主要关心 之值, 仅在多电极测井时具有实用意义,故为了讨论单电极测井问题,仅将 表达式写出:张玉君地质勘查新方法研究论文集式中张玉君地质勘查新方法研究论文集图5
2.当电极位于第二个介质中时图
6.:张玉君地质勘查新方法研究论文集张玉君地质勘查新方法研究论文集由于同样的理由,我们仅写出 的表达式:张玉君地质勘查新方法研究论文集式中张玉君地质勘查新方法研究论文集
3.当电极位于第三个介质中时图
7.:由于同样的理由,我们仅写出 的表达式:张玉君地质勘查新方法研究论文集图7张玉君地质勘查新方法研究论文集式中张玉君地质勘查新方法研究论文集如果以R
1.R
2.R3分别表示环状单电极在
1.
2.3介质中的接地电阻,则可利用与上一节中相同的方法求出它们的表达式,式中以a=b+c为长度单位。
张玉君地质勘查新方法研究论文集式中张玉君地质勘查新方法研究论文集张玉君地质勘查新方法研究论文集式中张玉君地质勘查新方法研究论文集张玉君地质勘查新方法研究论文集式中张玉君地质勘查新方法研究论文集如果σ1=σ3,则k21=k23=-k12,代入上述各式后即可得出在一个板状岩层条件下环状单电极的位函数及接地电阻的表达式。
3.5-40式中的级数在k2
1.k23大于-1小于1的区间内可以很快地收敛。当它们中之一等于±1时,上述表达式中的级数可能失去收敛性,此时位函数及接地电阻将取决于所在介质电导率σ之值。
参考文献[1]Овчинников И.К.,К теории однозлектродного каротажа,Изв.АН СССР.сер.геоф.,No3,195
8.[2]Бондарев В.И.,Полелискового злехтрода,расположенного в скважине,Изв.АН СССР,сер.геоφ., No3,196
3.[3]萨波洛夫斯基,地球物理勘探专业用特殊函数,195
7.[4]Watson G.N.,A treatise on the theory of Bessel functions,194
5.[5]Градлгейн И.С.,Таблицы интегралов сумм,рддов и произведений,196
2.[6]ГлазенапС.П.,Математические и астрономические таблиды,193
2.[7]Дахнов В.Н.,Интерпретадиярезультатов геофизических исследрваний разрезов скважин,195
5.原载《物探与化探》,1979,No.2。补记:作者在1956年做毕业实习以伽玛伽玛测井方法为主的煤田综合测井时,关注到单电极测井定量解释问题:前苏联电阻率测井方法的理论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主要贡献有:В.А.Фок
1.93
3.和Л.М.Альпин
1.93
4.,他们所推导的理论都是点电源在钻孔中的电场分布,由于电测井所用电极并非点状,而是缠在电缆上的环状电极,故煤田单电极电流测井虽可以很好划分层位,但却不能定量解释岩层的电阻率。返校后,向场论老师И.К.Овчинников教授请教,于是便产生了文献[1],作者参与了文中的数值计算。在此工作的启发下,作者利用贝塞耳函数推导出了环状单电极在一个和两个水平界面条件下的电场分布及接地电阻的表达式,并对一个水平界面条件做出了数字结果,将这些内容写入了作者1957年毕业论文的专题部分,前苏联科学院院士Ю.П.Булашевич为首的国家答辩委员会对该论文的内容及答辩者的研究热情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认为该论文内容远远超出了一个大学生毕业论文的范围。
作者1963年又推导出了环状单电极在钻孔内偏心的电场分布的一般表达式,以及在因渗透层存在而形成的双层柱状界面条件下的电场分布及接地电阻的的表达式,形成了完整的环状单电极测井理论,并发表在《物探与化探》1979年第二期上。
以上就是好一点整理的物探与化探,哪个更好?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好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