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点小编带来了土方开挖计算公式,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一起来看看吧!
土方开挖计算公式
开挖土方计算方法
1.清单规则:
1.计算挖土方底面积:方法
一.利用底层的建筑面积+外墙外皮到垫层外皮的面积。外墙外边线到垫层外边线的面积计算按外墙外边线外放图形分块计算或者按“外放图形的中心线×外放长度”计算。
2.定额规则:利用棱台体积公式计算挖土方的上下底面积。 V=1/6×H×S上+ 4×S中+ S下计算土方体积其中,S上为上底面积,S中为中截面面积,S下为下底面面积。S下=底层的建筑面积+外墙外皮到挖土底边线的面积包括工作面、排水沟、放坡等。 用同样的方法计算S中和S下。土方开挖按施工环境是露天、地下或水下,分为明挖、洞挖和水下开挖分类。
在水利工程中,土方开挖广泛应用于场地平整和削坡,水工建筑物水闸、坝、溢洪道、水电站厂房、泵站建筑物等地基开挖,地下洞室水工隧洞、地下厂房、各类平洞、竖井和斜井开挖,河道、渠道、港口开挖及疏浚,填筑材料、建筑石料及混凝土骨料开采,围堰等临时建筑物或砌石、混凝土结构物的拆除等。扩展资料安全措施
1.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要有单项土方工程施工方案,对施工准备、开挖方法、放坡、排水、边坡支护应根据有关规范要求进行设计,边坡支护要有设计计算书。
2.人工挖基坑时,操作人员之间要保持安全距离,一般大于2.5M;多台机械开挖,挖土机间距离应大于10m,挖土要自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先挖坡脚的危险作业。
3.挖土方前对周围环境要认真检查,不能在危险岩石或建筑物下面进行作业。
4.基坑开挖应严格按要求放坡,操作时应随坡的稳定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加固处理。
5.机械挖土,多台阶同时开挖土方时,应验算边坡的稳定。
根据规定和验算确定挖土机高边坡的安全距离。
土方开挖计算公式?
1.挖基槽地沟基槽指条形基础下的地槽,地沟指管道地沟。其工程量按沟槽长度乘以沟槽的断面积。
其突出部分体积应并入基槽工程量内计算;沟槽深度不同时,应分别计算。土方放坡时,在交接处产生的重复工程量不予扣除。基槽的长度:外墙按图示中心线长计算;内墙按净长度计算。基槽横断面的形式:分放坡与不放坡进行计算。挖土深度H:一般以设计室外地坪标高为准。
根据土的性质、开挖深度以及施工方法确定土壁是否放坡。放坡的宽度根据放坡系数计算,即KH。为保证工人的正常操作,基底宽度应在基础宽度的基础上增加工作面宽度2C。
计算公式:图片
1. 不放坡时:V挖=L×B+2C×H
2. 有放坡时:V挖=L×B+2C+KH×H
2.挖基地坑挖地坑工程量根据图示尺寸以立方米为单位计算,按土壤类别、挖土深度不同分别套用相应的定额。
1. 矩形不放坡的地坑土方量为:V挖=a+2c×b+2c×H
2. 矩形放坡的地坑土方量为: =a+2c+KH×b+2c+KH×H+1/3K2H3
3. k为放坡系数。放坡宽度b与深度H和放坡角度a之间是正切函数关系,即tana=b/H,不同的土壤类别取不同的a值,所以不难看出,放坡系数就是根据tana来确定的 。
例如,三类土的tana=b/H=0.33。我们将tana=K来表示放坡系数,故放坡宽度b=kH。K是根据土壤类别确定的。
土方开挖计算公式有哪些?
1.基坑开挖:V=a+2c+khb+2c+kh×h+1/3k2h3,式中a、b———分别为基底的长和宽,k———坡度系数,c———加宽工作面宽度, h———基坑深度。
2.基槽开挖:V=A+2C+K×HH×L,式中:V———基槽土方量,A———槽底宽度,C———工作面宽度,H———基槽深度,L———基槽长度,k——— 坡度系数。
3.基坑开挖:V=1/6H[A×B+a×b+A+a×B+b+a×b]。式中:V———基坑体积,A—基坑上口长度,B———基坑上口宽度,a———基坑底面长度,b———基坑底面宽度,H———基坑深度。扩展资料:注意事项:土方开挖前,应根据施工方案的要求,将施工区域内的地下、地上障碍物清除和处理完毕。建筑物或构筑物的位置或场地的定位控制线桩、标准水平桩及开槽的灰线尺寸,必须经过检验合格,并办完预检手续。夜间施工时,应有足够的照明设施,在危险地段应设置明显标志,并要合理安排开挖顺序,防止错挖或超挖。
土方计算公式
土方量计算包括填、挖土方量的总和。土方量是土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主要数据之一,是采用人工挖掘时组织劳动力或采用机械施工时计算机械台班和工期的依据。
土方量的计算要尽量准确。土方量计算包括填、挖土方量的总和。土方量计算方法是:以相邻两个横断面之间距为计算单位,即分别求出相邻两个横断面上路基的面积和两横断面之间的距离。土方量的计算是工程施工的一个重要步骤。工程设计阶段必须对土石方量进行预算,它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费用概算及方案选优。
土方量计算公式是什么?
土方量计算公式:V坑=a+2c+kh*b+2c+kh*h+1/3k*k*h*h*h。其中,a、b为边长,c为工作面,k为放坡系数,h为挖深,不放坡时K按0计算就可以了,V槽=a+2c+kh*h*L,其中,a为基础底宽,c为工作面,k为放坡系数,h为挖深,L为基槽长度,不放坡时K按0计算就可以了。
例题:基坑下底长10m,下底宽6m 基坑上底长14m ,上底宽10m 开挖深度3m ,开挖坡率1:0.5 求基坑开挖土方量。公式:V=1/3hS上+√S下*S上+S下 S上=140,S下=60。V=1/3*3*
1.40+60+√140*60=291.65m2。土方量计算的作用土方量的计算是工程施工的一个重要步骤,工程设计阶段必须对土石方量进行预算,它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费用概算及方案选优。一些工程项目由土方量计算的精确性而产生的纠纷也是比较常见的,利用测量单位现场实测出的地形数据或原有的数字地形数据,快速准确的计算出土方量就成了人们日益关心的问题,比较常用的土方量计算方法有:方格网法、断面法、DTM法、和平均高程法散点法、等高线法等。
基础土方开挖计算公式 浅谈基础土方开挖最简单计算公式
1.基础土方计算公式: V=a+2c+kh*b+2c+kh*h+1/3k2h3 a=长底边 ,b=短底边, c=工作面 ,h=挖土深度 , k=放坡系数。
2.人工挖土要根据土壤类别、施工方法等分别按挖基地槽、挖基坑、挖土方等项目计算
1.挖基槽地沟 基槽指条形基础下的地槽,地沟指管道地沟。
其工程量按沟槽长度乘以沟槽的断面积。其突出部分体积应并入基槽工程量内计算;沟槽深度不同时,应分别计算。土方放坡时,在交接处产生的重复工程量不予扣除。
3.人工挖土要根据土壤类别、施工方法等分别按挖基地槽、挖基坑、挖土方等项目计算。
4.挖基槽地沟:基槽指条形基础下的地槽,地沟指管道地沟。
其工程量按沟槽长度乘以沟槽的断面积。其突出部分体积应并入基槽工程量内计算;沟槽深度不同时,应分别计算。土方放坡时,在交接处产生的重复工程量不予扣除。
基槽的长度:外墙按图示中心线长计算;内墙按净长度计算。基槽横断面的形式:分放坡与不放坡进行计算。挖土深度H:一般以设计室外地坪标高为准。
5.根据土的性质、开挖深度以及施工方法确定土壁是否放坡。放坡的宽度根据放坡系数计算,即KH。为保证工人的正常操作,基底宽度应在基础宽度的基础上增加工作面宽度2C。
6.计算公式:不放坡时:V挖=L×B+2C×H;有放坡时:V挖=L×B+2C+KH×H
7.挖基地坑:挖地坑工程量根据图示尺寸以立方米为单位计算,按土壤类别、挖土深度不同分别套用相应的定额。矩形不放坡的地坑土方量为:V挖=a+2c×b+2c×H矩形放坡的地坑土方量为:V挖=a+2c×b+2c×H+KH2×a+2c+KH2×b+2c+4×1/3K2H3=a+2c+KH×b+2c+KH×H+1/3K2H3
8.k为放坡系数。放坡宽度b与深度H和放坡角度a之间是正切函数关系,即tana=b/H,不同的土壤类别取不同的a值,所以不难看出,放坡系数就是根据tana来确定的 。例如,三类土的tana=b/H=0.33。
我们将tana=K来表示放坡系数,故放坡宽度b=kH。K是根据土壤类别确定的。
开挖土方计算方法有哪些?
开挖土方计算方法
1.清单规则:
1.、计算挖土方底面积: 方法
一.利用底层的建筑面积+外墙外皮到垫层外皮的面积。外墙外边线到垫层外边线的面积计算按外墙外边线外放图形分块计算或者按“外放图形的中心线×外放长度”计算。
方法
二.分块计算垫层外边线的面积同分块计算建筑面积。
2.、计算挖土方的体积:土方体积=挖土方的底面积*挖土深度。
2.定额规则:
1.、利用棱台体积公式计算挖土方的上下底面积。 V=1/6×H×S上+ 4×S中+ S下计算土方体积其中,S上为上底面积,S中为中截面面积,S下为下底面面积。如下图:S下=底层的建筑面积+外墙外皮到挖土底边线的面积包括工作面、排水沟、放坡等。
用同样的方法计算S中和S下
3.挖土方计算的难点⑴、计算挖土方上中下底面积时候需要计算“各自边线到外墙外边线图”部分的中心线,中心线计算起来比较麻烦同平整场地。⑵、中截面面积不好计算。⑶、重叠地方不好处理同平整场地。
⑷、如果出现某些边放坡系数不一致,难以处理。
4.大开挖与基槽开挖、基坑开挖的关系 槽底宽度在3m以内且长度是宽度三倍以外者或槽底面积在20m2以内者为地槽,其余为挖土方。
土方计算公式是什么?
V坑=a+2c+kh*b+2c+kh*h+1/3k*k*h*h*h其中,a、b为边长,c为工作面,k为放坡系数,h为挖深,不放坡时K按0计算就可以了。V槽=a+2c+kh*h*L。
其中,a为基础底宽,c为工作面,k为放坡系数,h为挖深,L为基槽长度,不放坡时K按0计算就可以了。扩展资料:基槽横断面的形式:分放坡与不放坡进行计算。挖土深度H:一般以设计室外地坪标高为准。根据土的性质、开挖深度以及施工方法确定土壁是否放坡。放坡的宽度根据放坡系数计算,即KH。
为保证工人的正常操作,基底宽度应在基础宽度的基础上增加工作面宽度2C。在对土方量进行计算时,要考虑到地形特征、精度要求以及施工成本等方面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达到最优的目的。在较为平坦的平原区和地形起伏不大的场地,宜采用方格网法。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计算的数据量小,计算速度快,省却了DTM法庞大的数据存储量。
开挖土方计算方法?
开挖土方计算方法
1.清单规则:
1.、计算挖土方底面积: 方法
一.利用底层的建筑面积+外墙外皮到垫层外皮的面积。外墙外边线到垫层外边线的面积计算按外墙外边线外放图形分块计算或者按“外放图形的中心线×外放长度”计算。
方法
二.分块计算垫层外边线的面积同分块计算建筑面积。
2.、计算挖土方的体积:土方体积=挖土方的底面积*挖土深度。
2.定额规则:
1.、利用棱台体积公式计算挖土方的上下底面积。 V=1/6×H×S上+ 4×S中+ S下计算土方体积其中,S上为上底面积,S中为中截面面积,S下为下底面面积。如下图:S下=底层的建筑面积+外墙外皮到挖土底边线的面积包括工作面、排水沟、放坡等。
用同样的方法计算S中和S下
3.挖土方计算的难点⑴、计算挖土方上中下底面积时候需要计算“各自边线到外墙外边线图”部分的中心线,中心线计算起来比较麻烦同平整场地。⑵、中截面面积不好计算。⑶、重叠地方不好处理同平整场地。
⑷、如果出现某些边放坡系数不一致,难以处理。
4.大开挖与基槽开挖、基坑开挖的关系 槽底宽度在3m以内且长度是宽度三倍以外者或槽底面积在20m2以内者为地槽,其余为挖土方。
以上就是好一点整理的土方开挖计算公式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好一点。